谢挺 l 什么是真正的孝顺?
点击上方“与神对话读书会”关注我们
给你有深度的灵性
父母关系这部分,大家提问最多的就是有关孝顺的问题。
百善孝为先,孝顺是传统美德,是中国人固有的观念。
孝道最核心的也是爱。
我们当然要爱我们的父母,但是很多人对孝顺的理解着了外在的相(形式)。
如果我们把孝顺理解为:
凡事都顺着父母的意
不能让父母感觉不开心
或者说多陪伴才叫孝顺
......
这些外在形式的话,矛盾痛苦就产生了。
如果我因为工作等各种原因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的话,愧疚感就产生了,所以才会有一句话“自古忠孝难两全”,因为落在了形式上面的话,它就往往是没法两全的。
再比如说“孝顺就是顺父母的意”,父母有时候说的话是合情合理的。
但有时父母的话不是合情合理的呢?
比如说大龄青年面临结婚的问题,父母都是比较关心的,想早点抱孙子,但这种事情怎么顺父母的意呢?
毕竟这件事情是要看缘分看感觉的,并不是说为了顺父母的意你就去结婚吧。
当然也有人这样去做了,那么后果是什么?
常常是不幸福不开心,所以孝顺也不是顺父母的意让父母开心,因为父母是否开心不是你能决定的。
他们感到不开心或感到痛苦的原因还是一样的,还是因为内在的预设观念好坏对错,当外在不符合他的预设观念的时候,痛苦就产生了。
如果你做什么事情都要符合别人的预设观念,你不就是被别人控制了吗?你失去了你的自由,你就会不开心,因为你在做你不想做的事。有可能你跟对方的想法是一致的,也很有可能是不一致的,所以你如果什么事都顺父母的意,那你就被控制了,也就失去了自由。
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控制的问题,也是第二大问题。
不得不说,中国父母是非常擅长控制子女的,不光是说我们的父母控制我们,当我们自己当父母的时候也会去控制我们的子女。
例如“你不好好学习我就不带你出去玩了”,或者扮演一个受害者“我好痛苦好难受啊,你咋还不结婚呢”,等等,各种各样的戏码。
通过扮演受害者让子女感觉愧疚来控制子女,或者就是直接的通过恐吓的方式来控制。很多父母很善于玩这种“招数”。
所以面对父母的控制,不管是什么方式,本质上如果我当下被控制了,那也是我同意了的。
别人能控制我那是我接受了别人的控制,换言之就是别人抓住了你的软肋,你等同了别人对你的评判。
比如父母说你不结婚他感觉很痛苦,认为这样不对不好不孝,你就感觉很难受很痛苦。
原因是你自己内心深处也是这样认为,结婚生子才会快乐,所以他这样评判你的时候你才会等同。
等同了你才会感到愧疚,你才会接受控制才会被控制。
如果你内在没有这样一些预设的观念,好坏对错的话,你就不会等同别人对你的评判,也就不会接受别人的控制,就是俗话讲的你不会“接招”。
如果你接招了,你就是等同了别人的评判。
这个时候你就要觉察,
透过这件事情,
当下我感到痛苦焦虑,
背后肯定是有一些念头,
评判,我看到它,
看到背后的一些预设观念,
不评判,不抗拒,不等同,
全然允许,接纳,
不断去做这样的事情,
最后你就不会接受别人的控制。
因为你是自由的。
当然,父母对你的控制你也无需去评判父母,评判他们你就还是把自己当成了受害者。
实际上,你完全有能力去处理这件事情,你完全自由,你是自己的主人。
你之所以别人控制你,还是因为你等同接受别人对你的评判,最后的原因还在自己身上,不要去怪罪别人,说是别人的什么什么原因。
只要保持觉察,不去等同别人的评判,你就不会被别人控制。
所以,我们当然是要爱我们的父母,但是这与形式无关。
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现状,用自己感觉比较舒服的方式去与我们的父母相处,去爱我们的父母。如果能够陪伴父母,而且我们也愿意陪伴父母的话,我们当然可以多多地陪伴父母。
如果不方便陪伴父母或者不愿意陪伴父母的话,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爱我们的父母,有的时候,默默的祝福也是爱,不是外在一定要表现出什么样的相才是爱。
当然,我们是不是在表达爱,只有我们内心是知道的。
而且,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爱,如何去表达爱。对于爱也可以通过觉察的练习去学习。
当我们全然地允许自己的念头、情绪以及外在发生的一切的时候,我们其实就是在无条件地爱自己,这个时候内心的爱就会升起来。
当我们慢慢学会爱自己的时候,我们也就自然学会如何去爱他人,以及接受他人的爱。
节选自第六期《爱的道路》课程第12讲《父母与子女关系》
编辑:福气雪娇
音频整理:Joyce
点击阅读原文:关注“与神对话读书会”千聊直播间,收听灵性著作的分享和解读